网站首页 | 拥军花絮 | 双拥徐州 | 拥军历程 | 拥军视频 | 媒体报道 | 国防教育 | 政策之窗 | 月亮和兵 | 拥军图集 | 在线留言
网站首页 >> 拥军历程 - “拥军夫妻”倪振娥、曹迎军夫妇的拥军情结

“拥军夫妻”倪振娥、曹迎军夫妇的拥军情结


拥军历程  加入时间:2009/8/28 16:06:24     点击:2355

 

编者按:“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这是一句耳熟能详的名言。因为,给予总是比索取给人带来更大的快乐与幸福。怀着与人为善的美好品德,真诚助人,无私付出,让身陷困境中的人们看到希望,社会也因此变得更加美好和谐。由此,感动从来不是一件奢侈品,而是与我们相伴的生活常态。奉献传承的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更是一种心胸的豁达。和谐社会需要相互理解,和谐社会更需要无私的奉献。而曹迎军、倪振娥夫妇的拥军行动,用朴素的爱在无私奉献中得到了无限拓展和延伸,让我们感受到深深的震撼……

 “拥军夫妻”曹迎军倪振娥夫妇的拥军情结

唐占军 蔡广银 

近日,家住江苏邳州的曹迎军、倪振娥夫妇带着饮料、西瓜等慰问品来到武警徐州支队某训练基地,慰问担负建国60周年大庆,徐州地区安全保卫任务的特战分队官兵,勉励战士们要刻苦训练,为建国60周年大庆保驾护航。

徐州市“关心国防十佳公民”,邳州市拥军客运公司经理倪振娥夫妇发家不忘拥军,致富回报社会。怀着对党和人民子弟兵的挚爱,揣着朴素得令人感喟的拥军情结,夫妻俩20年如一日地履行着自己的承诺:对所有现役军人、退转军人、残疾人乘车一律免费。

从"拥军服务车"到"夫妻拥军网",曹迎军、倪振娥夫妻的拥军路越走越广。逢年过节,从新兵到老红军,从训练场到救灾一线,从冰封的北国到酷日炎炎的江南,从喀拉昆仑山到辽阔的海疆,从四川抗震灾区一线到天安门国旗护卫队、雪豹突击队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共为祖国边防、海岛和武警、预备役民兵赠送慰问金和购买慰问品价值逾200万元……大家亲切地誉他们为拥军夫妻

 

探寻拥军动机:车祸中,解放军救了俺

曹迎军和倪振娥都是穷人家出身,早先都曾与父母一起靠讨饭、捡垃圾为生。成家后,为了养家糊口,两家人拿出所有积蓄买了一辆平板车,往返邳州与徐州之间“贩煤”。那是在上世纪80年代,夫妻俩每天凌晨4点左右先到附近的山上砍些大树锯成方材,凑够一板车后,曹迎军就在前面拉,倪振娥在后面推,大概在3天后能走到徐州。在煤市将方材换成煤块后,夫妻俩人仍是一个在前面拉,一个在后推,3天后再赶回邳州将煤块卖掉,来回一趟需要一星期时间,步行150公里。夫妇俩推着几百公斤重的板车来往于徐州与邳州之间“贩煤”,风里来,雨里去,艰难地维持着生计。

1985年严冬的一个阴雨天,曹迎军、倪振娥夫妇俩用木材换了煤块装车后,就着雨水吃了两口自带的馍馍,就拉着近千斤的煤块,冒雨踏着泥泞的路匆匆往家赶。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刚走出十几公里,由于雨天路滑,一个不小心,夫妻二人连同整车煤一起翻入了路边的水沟里。曹迎军被死死压在板车和煤块下,任凭倪振娥一人怎样拼命的拖、拉、抬都无济于事。正当夫妻俩茫然无助时,两位路过的解放军战士闻讯赶来,将板车从沟里抬出来,不但修好了车,捡起了煤块,还把他们送到附近的医院救治。看到曹迎军脱离了危险,两位解放军战士连名字都没留下,就悄然离去了。夫妇俩抱头痛哭,感恩戴德:“等孩子们长大了,一定要送他们去当兵!等咱们有了钱,一定要报答亲人解放军!”

 

踏访20年拥军里程:矢志支持国防事业一片痴心

1990年,曹迎军、倪振娥夫妇卖掉了板车,拿出所有积蓄,又从亲戚朋友那里借了些钱,买了一辆汽车,搞起了客运业。从跑车的第一天起,他们就在车前挂上了“拥军服务车”的牌子,并郑重作出承诺:所有的现役军人、老复员军人、残疾人坐车一律免票。而此时,夫妇俩身上还背负着数万元的买车借款。

一次,一位在山东籍战士乘坐“拥军车”回临沂老家。在交谈中,得知这位战士的父亲看病急需钱用,夫妻俩二话没说,将当天的全部营业额700元悉数拿出,又掏出1500元递到了这位战士手中。倪振娥拉着战士的手说:“解放军就是俺的亲人,你就认我当亲姐姐吧!”战士感动得热泪盈眶。

凭着吃苦耐劳和热诚的服务,曹迎军、倪振娥夫妇的生意红红火火,他们不仅很快还清了欠款,还成立了“拥军车队”。富裕起来的曹迎军、倪振娥夫妇开始实践他们心底的梦想了。每逢“八一”、春节等节日,夫妻俩都会带上钱或物品到各地驻军和部队单位慰问。夫妇俩到过邳州武警中队、消防支队,驻徐州某部红三连、王杰班、也到过南京、厦门、沈阳、北京等地的驻军部队。每到一处,夫妇俩总是尽可能多的为战士们带去电脑、电器、书籍及生活用品等,并设立了“爱军习武基金”、“智力拥军图书柜”等,受到官兵们的热烈欢迎。

刘玉彪是一位参加过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的老战士,逢年过节,曹迎军夫妇都要去看望老人,2004年春节,夫妻俩不仅给老人带去了米、面、油、菜,而且还陪他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春节。一提起曹迎军夫妻俩,刘玉彪老人心里便涌起一阵感动:“夫妻俩每年都来看我,问寒问暖,我不知道怎么感谢他们才好!”。
   “拥军不辍,心系国防”,是人们对曹迎军、倪振娥夫妇的发自肺腑的评价。2000年,曹迎军被评为全国“尊老、敬老、爱老”先进个人,并被授予全国百名“公益之星”称号。2008年2月1日,在武警天安门警卫支队国旗护卫队,曹迎军、倪振娥夫妇接过了一面写着“报国拥军,时代楷模”的锦旗。他们激动地说:“解放军就是俺永远的亲人。为了祖国的国防更坚固,我们俩愿拿出所有的家业来支持,哪怕是让我和孩子们再次拿枪上战场!”多么朴实的语言啊!这不正是当年淮海儿女拥军支前的写照吗?

由胡锦涛主席亲自命名的武警北京总队雪豹突击队,是中国国家级反恐力量,曾经赴俄参加合作-2007联合反恐演习。在北京奥运安保中,不仅担负反恐作战的核心区任务,还负责来华外国政要的安全警卫工作。于是曹迎军、倪振娥夫妇专程前去慰问。曹迎军、倪振娥夫妇将价值2万多元的科技书籍送到战士们的手中,雪豹突击队将一面题有军民同心齐努力、共创和谐大警营的锦旗赠送给夫妇俩,并聘请曹迎军为该队名誉指导员。

曹迎军、倪振娥夫妇拥军不辍,足迹遍及祖国边防哨所、三军仪仗大队、沈阳雷锋班。今年3月,当夫妇俩得知我国海军将派军舰参与索马里海域护航任务时,他们立即购买了价值一万多元的体恤衫,寄给了即将执行任务的海军舰队。

 

回报社会:拥军这条路我们要一直走下去

 一个夏天,曹迎军夫妇在赴部队拥军慰问时,一位部队领导建议他们能将国防教育宣传向更多受众拓展。“拥军服务车”宣传国防,只能是车开到哪教育宣传到哪儿,怎样才能宣传得更广泛呢?夫妻俩冥思苦想。

“为什么不上网呢?”女儿曹恒的建议让两人眼前一亮。的确,在信息化时代,网络无疑是宣传国防教育的最佳载体。可是网页设计和维护对于曹迎军、倪振娥这对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夫妻来说并非易事。于是,女儿接过了国防教育的"接力棒",当仁不让地成为拥军网的站长。当地驻军官兵也主动为他们提供技术支持和大量国防宣传资料。 2007年8月,夫妻俩的“夫妻拥军网”终于完成。

轻点鼠标,打开“夫妻用军网”页面, “关心国防就是关心自己,建设国防就是建设家园”和“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居安思危有备无患”两幅宣传标语在不断滚动,国防法、全民国防教育法和征兵条例等国防法规尽收眼底。观众点击网站后说,拥军网站的开设,拓展了全民国防教育的渠道,开设网站本身,就是进行国防宣传的一个好方法。

把拥军事业进行到底,成为他们孜孜不倦追求的终极目标。去年5月12日,曹迎军、倪振娥得知四川发生强烈地震的消息心急如焚,13日,他们紧急采购了万余元食品、矿泉水等灾区急需物品,携带家里的4万元积蓄,启程直奔四川灾区。考虑到安全问题,大家在谁去谁留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曹迎军提出只带一个儿子去,但是倪振娥坚决不同意:“我知道路上不安全,这更需要个相互照应。我们这是去做正事,没有必要想什么后路。假如真要有什么意外,我们一家人死也要死在一块儿!”

 5月13日凌晨两点,一家人出发了。一路上,两个儿子轮流驾车,风雨兼程2000公里。进入四川境内的山路,余震中不时有石头从山上滚落下来,路上也偶尔会看到被山石砸坏的车辆。倪振娥、曹迎军一家人互相鼓励,一刻不停向前奔,不间断行驶28小时,终于在5月15日到达此次地震重灾区之一都江堰市。

按规定,普通车辆一律不准进入灾区,而当执勤的领导得知曹迎军一家四口不畏艰难,从江苏邳州赶来慰问灾民和子弟兵时,都被深深感动了。成都指挥学院院长激动地接受了曹迎军、倪振娥一家人献上的钱物和亲切的问候;中央电视台记者闻讯赶来,进行了现场采访;灾区群众拥上前来,表达深深的谢意和敬意……武警官兵们忍不住放行,并允许他们亲临第一线慰问成都武警,而曹迎军、倪振娥一家人更被眼前的灾情所触动,立即投入到救灾大军中。

曹迎军夫妇拥军情怀及扶困义举已成为他们经营拥军客运公司的真正动力。部队也给予了夫妇俩崇高荣誉,他们先后被北京丰台武警礼炮中队、国旗护卫队、抚顺雷锋生前所在连队“雷锋连”及武警邳州中队等多个部队连队(中队)聘为“名誉指导员”,他们家中“心系子弟兵、真情洒军营”等各种锦旗、牌匾挂满了墙,抽屉里堆满了全国各地子弟兵寄来的感谢信,军人签名纪念册记了厚厚的几十本。

版权所有 © 曹迎军倪振娥夫妻拥军网 站长邮箱:cndazhou@163.com [技术支持:中国邳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