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吴广晶、缪毅、胡家友报道最近,江苏省徐州市专题召开随军家属安置工作会议,采取行政手段与经济杠杆相结合的方法,积极拓宽安置渠道,一次性指令安置207名随军家属,在驻军部队官兵中引起强烈反响。 这个市委、市政府坚持站在“稳军心、固长城”的高度,把随军家属安置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想方设法克服社会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的困难,拓宽安置渠道,有效破解随军家属安置难题。全市各级广泛开展“送岗到军营、情暖子弟兵”活动,把随军家属安置纳入“一把手”工程,作为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主要负责同志亲自过问、亲自落实。军分区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协调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驻军部队干部随军家属安置工作的意见》,明确安置工作的方法、责任和要求,使随军家属安置工作步入常态化、规范化路子。 市双拥办等部门积极走访部队,摸清随军家属安置底数,了解安置需求;市人事、劳动等部门认真开展调研,掌握全市安置潜力。市委、市政府办公室联合下发《关于下达全市随军家属及转业干部家属就业安置计划的通知》,按照工作和专业对口、方便生活的原则,严格实行指令性安置。对重视不够、工作不力、反映不好的,市委、市政府严厉查处并追究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对逾期未完成接收安置任务的,市组织、人事、编制、劳动部门采取严格措施,冻结该单位人事调进、调出、招聘、核编增员等手续。市里还专门出台文件规定“军嫂不下岗”,由于企业改制、重组、破产、停产等原因,致使随军家属下岗的,由企业主管或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在行业内部调剂安排上岗,不准推向社会。 同时,这个市注重搞好培训服务,提高随军家属就业能力。对无工作的随军家属,人事、劳动部门依托职业技术学校和人才服务中心,每年至少提供1次免费职业培训、3次免费职业介绍,涵盖计算机、财会、营销、社区服务等20多个项目,提高随军家属参与市场竞争、实现社会就业的素质。待安置期间,市政府拨出专款,每人每月补助100元生活费。市人事、劳动和公安等部门开设“军嫂服务窗口”,在养老保险投保、个人档案管理、户口迁入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保证随到随办。在行政性安置基础上,市里还出台一系列政策规定,鼓励随军家属自谋职业,在技能培训、税收减免、企业贷款等方面提供政策优惠。 今年,这个市为3名原为公务员的随军家属,优先办理了转任手续;对114名需要重点安置的随军家属,全部安排到市级机关和主城区行政事业单位,纳入事业编制;将其他90名随军家属,安置到效益较好的部、省、市属企业。对通过市场化运作进入社区和企业工作的,按每人每年5000元标准,市财政连续5年给予接收单位经费补贴。 (刊于《人民前线》报2008年9月11日头版头条) |